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多部门密集发声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11

积极的财**策如何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如何确保今年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如何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为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近期,人民日报推出“*策问答·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专栏,多部门有关负责人解答企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起来看——


提问: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解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如何抓好落实、做好相关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从三方面发力。


——抓落实,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壁垒,顺畅要素流动。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着力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杜绝选择性执法和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预期。


——优氛围,从*策和舆论上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策上,一方面加强*诚信建设、落实各项惠企*策,一方面完善面向民企的信息发布平台,加快项目推介,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舆论上,总结推广各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营造正确认识、充分尊重、积极关心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解难题,从个案和整体上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


盯住个案。抓好投融资、招投标、市场准入、要素保障等典型问题整改,坚持以钉钉子精神以点带面地为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力争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


着眼整体。加强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综合分析,不断健全民营经济形势监测指标体系。持续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问题解决通道,及时回应企业关切,针对共性建议研究形成可落地、能见效的*策举措。


疏堵点、提信心、破壁垒、解难题、抓落实,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推动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提问:2024年,积极的财**策如何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解答:财**策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税收、赤字、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


“‘适度加力’,主要是加强财*资源统筹,组合使用多种*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支出规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财*部相关负责人说,扩大支出要加强财力保障,今年还将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确保财*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


“今年将继续安排适当规模的专项债,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2023年执行中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也将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财*部预算司负责人说。这些年,*财*预算安排不断加大对地方的倾斜力度。“今年*对地方转移支付仍然保持一定规模,并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强化财力薄弱地区的资金保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减税降费*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2023年,我国分批延续、优化和完善了70余项税费优惠*策。财*部税*司负责人说,在上述优惠*策大部分直接延续至2027年年底的同时,2024年还将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策,提高*策精准性和针对性,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提质增效”,则意味着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并加强与其他宏观*策协同联动,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最大程度提升宏观*策的调控效能。


在优化财*支出结构方面,中国财*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认为,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把财*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落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财税举措,持续强化对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财*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积极的财**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将进一步牵引带动经济回升向好,形成经济发展和财*增长良性循环。


提问: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解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科技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从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4方面着力——


技术创新决策方面,要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的机制,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强化从企业和产业实践中凝练应用研究任务。


研发投入方面,要继续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税收优惠、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普惠性*策“应享尽享”,优化面向企业的科技金融服务。


科研组织方面,要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要支持企业前瞻布局基础前沿研究,通过研发合作、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参与科技创新平台与基地建设。


成果转化方面,要强化新时期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场景驱动作用,建设一批重大示范应用场景,推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制度保障是关键。要强化科技创新*策与财税、金融、人才、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策的衔接协同,为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策支持。


提问:如何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


2023年,我国克服主产区局地洪涝干旱等灾害影响,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二十连丰”。在高基数上,今年如何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解答: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围绕“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播种面积保持总体稳定、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产量上稳中求进,在优化品种品质的前提下力争多增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稳面积、增单产,夯实粮食安全底盘。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体稳定。今年将确保大豆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油料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同时,今年将把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抓好已有200个玉米、100个大豆整建制推进县的基础上,再增加1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整建制推进县,持续深入推进大面积提高单产。


稳收益、抓链条,提升农民种粮效率。调整粮食种植结构,重点在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抓好已有大豆整建制推进县提单产的基础上促进产销顺畅衔接,提高豆农收入,提升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提高关键环节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单产提升支持力度。


防在救前、平急两用,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完善农业救灾组织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储备一批“平急两用”救灾机具。进一步突出科技支撑,加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队伍建设,筛选推广一批耐高温干旱、耐渍涝、抗病虫等高抗的优良品种,集成推广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等有灾防灾、无灾增产技术措施。


提问:2024年,如何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解答: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外贸进出口涉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首先要厘清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不足,由此带来的外需持续疲弱成为影响外贸走势的主因。”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有关负责人说,我们要充分正视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但也要看到,一些回稳向好的积极因素不断集聚。


具体来看,新产品和新业态潜力充足,“新三样”、储能产品等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产品契合全球能源发展需要,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中国外贸拥有持久不息的创新能力和稳定高效、充满韧性的产品供应链,将继续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和全球经济复苏增长提供强劲新动能。


培育外贸新动能,要抓重点工作。“中国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中间品出口第一大国,中间品对外贸增量的贡献接近六成。”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拓展中间品贸易,顺应国际贸易发展潮流,是互利共赢之举。要进一步与贸易伙伴拉紧合作纽带,满足其发展制造业的现实需求,实现优势互补,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有关负责人说,围绕扩大跨境电商出口,将持续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方面*策,提升监管便利化水平,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行业组织和企业等积极参与“丝路电商”、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培育外贸新动能,还要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持续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稳外贸*策。同时,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储备新的*策措施,适时推动出台,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

(文字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中国*网

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欧美永久精品免费www52zcm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